硬件上: 闪存的随机读写性能是传统磁盘的上千倍,如果直接使用传统存储的控制器,则是小马拉大车,控制器的计算能力、IO通道带宽,都是性能瓶颈;
软件上:闪存有擦写次数限制、写放大、4K对齐等问题,传统的存储的空间管理方式、以及诸如“读改写”这样的缓存算法,不仅不利于全局磨损平衡,而且还会加速写放大。NVME协议效率远高于AHCI协议效率。 真正意义上的全闪存阵列必须对软硬件架构进行重新设计:硬件上增加CPU处理能力、拓宽通道带宽,软件上采用新的存储协议、优化IO路径、增加磨损平衡与垃圾回收机制,更合理的计算资源分配,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闪存存储系统。
而全闪存阵列(AFA)采用控制器架构、针对闪存有软硬件各方面的优化,有比较理想的性能表现,是当前的主流产品形态。另外就是软件定义的分布式全闪,在针对全闪介质设计的同时,还能将分布式存储的硬件标准化、弹性扩展等诸多优势充分利用,是未来的主要发展发向。